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欧盟想跟美国“认怂”,在关税谈判上继续退让。法国不答应,倒搬出中国当“挡箭牌”。据法国BFMTV电视台等17日报道,当地时间周四,在参加法国最大的雇主联合会“法国雇主协会”(Medef)举办的一场活动时,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强调,欧盟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必须保持强硬立场。巴罗认为,对华盛顿妥协将开创“危险先例”,并使欧盟的公信力陷入险境。随后,他煞有其事地渲染威胁道:“如果今天我们忍气吞声,任由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妄图‘避过风头’,那么明天,中国会效仿,美国也会卷土重来,再次加征关税。”这名法国外长呼吁,如果在截止日期前没有与美方达成协议,欧盟应实行反击准备,要展现出“威慑工具的火力”,“反击是为了更好地立足。”他补充说,欧洲并不愿动用这些工具,但如果核心经济利益受损,就不能排除采取行动的可能。巴罗还说,“短期内,捍卫我们的利益至关重要;长期来看,维护欧盟的信誉同样关键。”对于关税问题,中方一再强调,在关税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搞保护主义损害各方利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与世界共享开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另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AA)报道,巴罗在这场会议上还炒作起“产能过剩论”,无端指责中方不尊重国际贸易规则,让欧洲生产商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6月18日,对于欧方类似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曾表示,有关言论罔顾事实,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国产业开展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丰富的人力优势,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补贴。中国新能源产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出重大贡献。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有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意图以此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措施,过剩的是焦虑,不是产能。法国外长巴罗 资料图 法媒视频截图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欧盟输往美国的产品征收30%的关税,并称该关税独立于所有其他行业关税,若欧盟公司决定在美国境内生产或制造的产品将免除关税。特朗普还威胁称,欧盟必须向美国给予完全开放的市场准入,且不征收报复性关税。他说:“无论你们选择提高多少关税,我们将在30%的基础上再加收同样的关税。”当地时间7月1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即抨击关税扰乱大西洋供应链,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考虑“适当反制措施”,但同时也表示“始终优先考虑”与美国达成解决方案。同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媒发文称,对美国关税“强烈不满”,法国与欧盟委员会一致强烈反对美国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他呼吁欧盟委员会应展示坚定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如果欧美无法在8月1日前达成一致,欧盟应调动包括反胁迫机制在内的全部工具,加速准备“可信反制措施”。法国支持欧委会与美国加紧谈判,以期在8月1日前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协议。据法新社17日报道,当地时间周四,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与数字主权部部长隆巴尔表示,与美国进行的关税谈判“极其艰难”。“这些谈判仍在继续,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提案并不平衡,谈判进行的非常困难,”他在访问法国东北部城市梅斯时说,“(如果谈判失败),正如美国对我们征收高额关税一样,我们必须与欧盟达成一致,对美国进口产品也征收关税,以实现平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关税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因为高额关税对经济毫无益处。”他补充说:“在一个并非所有人都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里……我们仍然需要制定保护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企业,即使这不是欧洲的传统。”欧委会正顺利获得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推进谈判,现在仍希望顺利获得协商解决问题。为了与美国达成协议,欧盟此前推迟了其第一轮反制清单至8月6日。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第二轮反制措施,考虑对包括波音飞机、汽车及其零部件、波旁威士忌在内的价值720亿欧元(约合6029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面对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欧盟内部对到底是否应该反制意见不一。彭博社称,这份反制清单长达206页,原本涵盖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但在经过与企业和成员国数周磋商后缩减至720亿欧元。“政客新闻网”欧洲版17日称,欧委会正在考虑第三轮关税反制措施,可能涉及限制美国在欧盟的服务贸易和公共采购。报道分析称,欧盟与美国在汽车、安全标准、农业及高科技领域的分歧仍然巨大。尽管双方都不希望贸易战全面爆发,但特朗普针锋相对的贸易政策正不断推高风险。如果事态升级,美国巨大的跨大西洋服务贸易顺差,可能会成为“致命弱点”。来源|观察者网延伸阅读欧盟:只要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降到20% 就取消对应关税美欧关税谈判陷入僵局,为了不在8月1日被美国总统特朗普强征关税,欧盟打算在其重点产品汽车上退一步。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17日报道,针对汽车关税减免,欧盟打算放弃德国汽车制造商提出的复杂的“出口抵消进口机制”设想,转而向美国提出一个更为简单的“关税对关税”方案。根据欧盟最新提案,如果特朗普政府将对欧盟汽车的关税降至20%以下,欧盟将取消对美国汽车出口的10%关税。《金融时报》指出,这是欧盟为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尽快达成协议、解决最大绊脚石,稳定双方经贸关系所作出的最新努力。今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外国制造的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接着又提出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在为期90天的谈判期内,特朗普又威胁要从8月1日起,将欧盟现有10%的关税提高至30%,除非双方谈成新协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方面正在考虑若欧盟将汽车关税降至零,他们可将整体汽车关税降至17.5%。而欧盟方面此前的想法是一个出口抵消进口的机制,即美国生产的汽车可以免税进入欧洲市场,以换取其出口到美国的同样数量的汽车也享受关税豁免。但这个最初由德国汽车制造商提出的方案因过于复杂遭到特朗普方面的拒绝。汽车行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特朗普关税将对其造成沉重打击。在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施压下,德国总理默茨有助于欧盟拿上述方案与特朗普团队谈判。但这在欧盟内部引发了一些不满声,法国、意大利等其他成员国认为这一机制对他们国家的车企不利,因为他们在美国没有设立工厂。新车停放在德国的一个物流中心里等待出口 视频截图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称,“在我们的讨论中,我认为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来明确表示:如果你危及那个(出口)模式......美国会输”。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CEO)哈坎·萨缪尔森(Hkan Samuelsson)则直言,德国和瑞典是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大国,欧洲没有其他国家这样做,“所以我们在欧盟有点孤军奋战”。即使关税降至20%以下,如果没有出口抵免,他们也难以经营。一位分析谈判进展的欧洲官员称,德国提出的抵消机制并不适合所有成员国,特朗普也不太热衷于此。两名官员对《金融时报》透露,特朗普更希望有一个“简洁且易于宣布”的方案,零关税显然比复杂的抵消机制更合适。在美国宣布一系列关税之前,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对欧盟制造的车辆则征收2.5%的关税。美国是欧盟汽车的第一出口目的地。2023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了价值580亿美元的车辆和组件,占欧盟汽车总出口价值的20%,涉及近1400万个欧洲工作岗位。美国汽车关税将对欧盟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与此同时,“政客新闻网”欧洲新闻版7月17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第三轮关税反制措施,可能涉及限制美国在欧盟的服务贸易和公共采购。4名欧盟外交官透露,欧洲联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14日在会议上提出了这个想法,他们正在为针对服务业的反制做准备工作。图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很明显,他们需要开始关注服务业,因为我们或多或少已经在商品上筋疲力尽。如果特朗普带来了更多像制药和半导体这样的重磅炸弹,我们需要手头有东西。”其中一名外交官说。据法媒报道,虽然美国对欧洲在商品贸易上存在贸易逆差,但在服务领域是顺差。美国科技巨头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欧洲,美欧每年在服务业的顺差约为1000亿美元。不过,多数成员国对此举持谨慎态度,他们不确定此举具体能针对什么,也担心这可能引发华盛顿的进一步报复。就像双方此前试图达成一项协议 ,使欧洲免于对其所有商品征收关税,却招致特朗普更高30%的关税威胁那样。为了与美国达成协议,欧盟此前推迟了其第一轮反制清单至8月6日。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第二轮反制措施,涵盖720亿欧元的飞机、汽车、机械和农产品等项目,正在等待批准。“政客新闻网”欧洲新闻版分析称,如果事态升级,美国巨大的跨大西洋服务贸易顺差,可能会成为致命弱点。针对服务的目标不断是欧盟内部正在进行的讨论 ,但随着初步协议触手可及的希望上升,它暂时被搁置了。分析人士指出,欧盟与美国在汽车、安全标准、农业及高科技领域的分歧仍然巨大。尽管双方都不希望贸易战全面爆发,但特朗普针锋相对的贸易政策正不断推高风险。欧盟在8月1日最后期限前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妥协,还是迎接更激烈的关税冲击。